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优秀团队系列报道之生物组
发布时间:2015-02-16    浏览:530次

播种绿色  收获希望

                                 

今年三月份一个明媚的下午,刚一下课,同学们被一张大大的喜报吸引,前驻足观看,“贺我校生物活动小组开展的芽苗菜水培种植系列活动获得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同时获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宋小兰、李洁、王艳丽三位老师被评为***辅导教师。”获奖的老师和同学都喜笑颜开。这只是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生物学组教师带领学生,长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取得的众多成果中的一项。

这是一支勇于开拓、实践创新的队伍。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后勤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生物学组教师组织部分学生成立生物活动小组,以课本知识为依托,结合生活实践,本着“内”“外”结合、“文”“理”并重的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生物活动小组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花卉的一般培育和水培、“你的血压我知道”义务测量血压、金针菇和姬菇的培育、“芽苗菜水培种植”等活动。

大课间,你经常会见到学生在生物活动园地浇花、除草,这是他们在参与“花卉的一般培育和水培”活动。该活动集知识性、实践性、艺术性于一体,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感受到由花草带来的美感和情趣,感悟到绿色植物也是生命,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你还会见到一些学生在生物活动室观察、记录“芽苗菜”的生长情况,他们参与的是“芽苗菜水培种植” 系列活动。通过参与该系列活动,学生不仅仅学会芽苗菜的种植,还“会区分麦苗和韭菜了”;知道豌豆有叶卷须;发现萝卜种子的两片子叶在种子里是对折起来的;“双维藤的子叶是“V”型,而且在种子里是折叠着的”;“萝卜根的根毛很多,也很漂亮……”这一个个发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体验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将课本知识生活化。“我们少观察记录一组材料的发育情况……”,这一组实验数据的缺失,导致近两周的实验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我忘记关窗户了……”,材料吹了一夜的风,大量倒伏,两三天都难以恢复,实验不得不重新开始。经历过,学生才真正意识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在实验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而且要有责任心。在培育活动中,学生发现:仅仅是培育芽苗就需要每天关注温度、湿度,适时喷水、通风,还要防止材料被霉菌污染。农民从种子种植到***后收获,周期更长,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加不易,真是“粒粒皆辛苦”。学生在采收芽苗菜时,非常认真,连没发育好的小苗也不放过,同时也很有成就感,体验到“收获”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实践的魅力,进而乐于求知、乐于探索。

生物组教师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源于生活,***终的活动成果又可以应用于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实践观察,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和观察记录;专题展示,提升全校师生的生物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相关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实验探究的开展,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意识到科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师在活动中,开发了新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开拓学校的课外教育特色活动,找出学校科技教育的新途径。在教师指导下,多名学生撰写的生物学科技小论文获省级一等奖。学生实验《红光对不同浓度NAA处理的连翘水培插枝生根的影响》,荣获第十九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二等奖。茹敬萍老师获河南省十佳***科技教师奖。李洁、茹敬萍、王善壮三位老师开展的课题《盆景花卉与生物学教学》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生物课堂又是怎样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生物学组的每一位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王老师,你们生物学是不是讲到各种豆了?学生带了花生豆、黄豆、红豆、黑豆……一大堆豆子”

“我看有的学生还带了葵瓜籽、西瓜籽、南瓜籽、玉米粒……”

“你们生物课真热闹,上次宋老师上课,学生带了鸡翅膀解剖。”

“有一次我看到有学生带了鱼来解剖。”

“你没看见,刚开学时,茹老师还领着学生满校园里认植物呢。”

这些老师提到场景在生物课堂中经常出现。生物学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生活中”的知识,还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

“我们解剖了鸡蛋,了解了鸡蛋的结构。鸭蛋、鹅蛋、鹌鹑蛋的结构是不是和它一样?请同学们课下解剖并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了解了转基因,结合‘人体的营养’、‘细胞的结构’相关知识,试着分析一下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侠的儿子会不会也像他那样会‘吐’丝?”

常言道“功夫在课外”,生物学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探讨、交流教学,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为的是让学生在“动手”之余,心动——喜欢,脑动——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甚至是生物学科产生兴趣,课外自主、自发去学习探究。让学生“心动”的课,学生怎会不喜欢;让学生“脑动”的课,学生怎会毫无收获?教学相长,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宋小兰、王予红老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技术带头人。茹敬萍、王艳丽、王善壮和王玮等多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多篇教学设计和论文发表于《生物学教学》《伴你教生物》等期刊。

这是一个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集体。老、中、青教师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关爱。成员或成员的家人生病了,大家一起去看望,这已成为惯例。生物组要参加市里、学校组织的活动,王善壮和王玮两位男老师脏活、累活抢着干,“我们就是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拧”是两位男同胞的口头禅。如果制作课件方面有问题,大家都会不约而同找组内高手王予红老师处理。文字录入扫描方面的需求,找李洁老师帮忙。中午来不及回家吃饭,可以去王艳丽老师家蹭饭。南校区有什么活动,都可以交给沈蕊老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无论谁参加优质课评比活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积极配合试讲,宋小兰、茹敬萍和王予红三位老师从框架结构、过渡语言到课件制作三方面为其把关,逐步完善。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李洁、沈蕊两位教师分别获得2013年省级和市级“教学标兵”称号,连续几年市优质课比赛生物组均获一等奖。

正是这群充满活力的生物学教师,让第二十二中学的生物课堂变得丰富,课外变得多彩,校园生活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