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 “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同课异构集体教研活动要求,进一步推动常态课教学改革走深走实,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与学科育人质量,9月28日下午,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开展了“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同课异构”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抽取的学科和课题为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授课。老师们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呈现了三节风格各异、理念鲜明的高效常态课,生动诠释了2022版新课标理念下核心素养落地的多元路径。
梁佳佳老师的课细致入微,聚焦夯实学生“运算能力”与“逻辑推理”的根基。“慢工出细活”的教学,恰恰是对运算能力素养的深度培养。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
马淑强老师的课注重互动归纳,凸显“模型观念”与“应用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例题和练习,师生共同总结出运算的步骤和技巧,高效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李芳老师:扎实稳健,锤炼“运算能力”与“严谨态度”。课堂通过大量的、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运算技能。这种“精讲多练”的方式,对于本节课的技能型目标至关重要,是形成熟练运算能力的必由之路。老师在板书示范和作业要求上的严谨,也于无声处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课环节汇聚了多元视角,由资深教师引领方向、中青年骨干教师聚焦细节、智库成员把脉提萃,共同构成多维立体的评课光谱。
王涛老师从常态课的基本特征出发,评析李芳老师的课堂,强调其在真实性与系统性上的平衡,兼顾学生主体与课堂生成,同时建议教学语言可进一步凝练,以增强课堂指令的精准性。
杨飞云老师聚焦梁佳佳老师的课堂引导与课件设计,指出其启发式提问精准有效,动态演示清晰呈现知识脉络,助力难点突破;若能在课堂氛围营造上多做引导,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将更添教学实效。
任艳红老师认为马淑强老师的课堂注重算理分析与算法优化,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提升运算能力;建议在集体回答之外,适当增加个别提问与独立演算环节,以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理解差异。
吴述展老师总结概括三节课的特质:梁佳佳老师重知识生成,马淑强老师重方法归纳,李芳老师重习惯培养。三者共同诠释了核心素养落地的多元路径。他也强调,理想课堂正是在这样的比较、反思与优化中不断趋近的。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全体数学教师与三位授课教师围绕课堂环节设置、讲练时间分配、学生参与度提升等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常态课提质增效的实施路径。
活动最后,副校长彭佳和任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彭校长对三位授课教师的精彩展示予以充分肯定,并就后续教学改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继续深化“同课异构”教研机制,推动教师在教学理念与行为上的持续改进;二是要加强对新课标理念的课堂转化研究,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三是要进一步优化讲练结构,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与学生获得感。
立足新起点,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将持续深化“同课异构”常态化机制,致力于构建一个教学行为规范、优质资源融通、课堂改革深入的教研新生态。抓实“上好每一节常态课”,让高效成为常态课的鲜明底色,让成长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常态,让受益成为每一名学生的切实获得,最终以教研之实,强教育之基,共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