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30条
发布时间:2016-04-01    浏览:432次

***章  总  则

***条 为落实新乡市“一年强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五年争***”这一总体教育目标,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教学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新乡市教育实际,制定本常规。

第二条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具有规范教学行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作用。

第二章  课程开设

第三条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试验区课程计划(试行)》,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配齐专(兼)职教师,不得随意改动或增减课程、课时。

第三章  教学计划

第四条  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要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学期或学年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第五条  校长负责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业务校长和教务主任负责检查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检查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

第四章  教师备课

第六条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了解学生认知,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备好所需教具学具,选择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课堂作业等。

第七条  备课一般分为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单元备课要重点突出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及其重点、难点。单元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学生情况分析、课时划分等。

课时备课要完整详实。课时备课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等。集体备课的通案要有教师个人的批注。课时教案应与实际上课节数一致,没有教案或教案不完备,不得实施教学。

第八条  学校每学期对集体备课和教师的教案于期中、期末各检查一次,检查后及时反馈、整改并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推广、展示,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第五章  课堂教学

第九条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必须按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全课程,各学科教师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其它学科的课时和学生的自习时间。

教师必须于上课铃前到教室,准时授课,严禁迟到。下课铃响,及时下课,不得拖堂。上课期间,不得随意离开课堂。

第十条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课型、学情的不同,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每堂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恰当处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科学灵活的运用和处理教材。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将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加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加强反馈矫正教学环节,强化落实,实现当堂达标。

第十一条  教师要言传身教,态度和蔼,举止大方,衣着得体;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合理使用形体语言;板书规范,结构布局合理;学生实验同步完成,实验演示准确到位;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做到合理化、常态化,科学、简便、有效;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灵活应变,对偶发事件处理得当;不得使用侮辱性语言训斥、挖苦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第六章  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十二条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实践活动;批改学生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的必要措施。

第十三条  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到适时、适量和科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防止机械重复、照抄、照搬的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

第十四条  作业批改认真,反馈讲评及时。作业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批改、有矫正。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批语要简明扼要、贴切中肯,有指导性和激励性;提倡教师有针对性的面批;要及时发放批改后的作业,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和修正作业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关注后进学生,加强矫正性教学。

第十五条  学校要制定具体的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标准,定期组织教师对学生作业教学情况进行交流评议;教务处和年级组要不定期抽查作业,每学期至少两次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普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第七章  课外辅导

第十六条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的有效措施。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通过阅读、讲座、实验、上网、考察、社交等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拓宽学生视野,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业辅导,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重在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其克服学习障碍,改善学习效果。

第十七条  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成长、自然观察、社会考查、科学探究等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和专业社团的活动。

第八章  考试与评价

第十八条  考试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各单位要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能力的考查。

第十九条  义务教育学校的考试包括学科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学科单元测验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考试,由任课教师或备课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试。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是一种阶段性检测,由学校组织进行。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期中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中间;小学、初中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

第二十条  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查科目为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初中阶段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第二十一条  学科单元测验和考试分析。学校和教师应对期中、期末考试及单元测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反思矫正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九章  教学研究

第二十二条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学校应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第二十三条  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教育法规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学科课程标准;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探讨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第二十四条  学校要有健全的以教师为本的教研制度。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各学校教研组要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努力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十五条  各学校必须扎实组织好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创共享和优势互补,开展说课、听课、评课和各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研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各年级同学科3人及以上应设备课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集体备课每周1次,其他学科两周1次,每次2课时。不足3人应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内容一般有四项,一是前段教学总结与反思;二是下阶段教学研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练习作业、统一检测评价等;三是选择典型课题组织讲课、研磨,四是主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完成个性化备课。

农村学校在乡(镇)中心学校指导下,每学期不少于3次的全乡(镇)教研活动。鼓励校际之间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按需开展跨校间的教学研究活动。各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教学资源,建立集体备课工作室或QQ群,丰富***教学设计资源库,自建备课系统,开展网上研究与备课。

第二十六条  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要深入教学一线进行指导。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及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教务处人员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分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要兼课。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要分工负责,蹲点到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第二十七条  教师要增强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意识,当好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学会反思、研究和创新,积极承担教学改革实验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第十章  教学管理

第二十八条  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促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证。学校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师教学常规检查与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学校要配备1名精通教学的人员,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配备1名业务副校长分管教学,1名教务主任主管教学,业务副校长及教务主任必须是中小学业务骨干教师。

第三十条  教研室将对各学校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不定期地进行全面督导与检查,按《新乡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专项检查评分细则》评价打分,考评结果将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价和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考评结果将以适当方式反馈,总结经验,整改问题,推广典型,促进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