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思政教育贯彻于所有的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思想,数学组举行了以《数学文化思政教育》为课题的系列活动。老师们带领学生开展了《走近数学家》主题班会,学生们查找资料,了解数学发展历史,追寻数学家求索的足迹,讲述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故事。
班会上,同学们讲述了数学家阿基米德、高斯、笛卡尔、牛顿、希尔伯特的故事,他们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讲到中国数学家华罗庚、陈省身、苏步青、陈景润、丘成桐、吴文俊的故事,他们都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探寻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时刻激励着同学们,大家感悟到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多动脑勤思考善钻研,才能学好数学,从而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通过主题班会,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学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八年级的同学们还精心绘制了数学手抄报,表达对数学文化的热爱。
在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数学成就非常突出,有很多项世界之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了十进位制的国家,殷商时期就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就形成“九九歌”,殷商时就发明了“算筹”,商高发现了勾股定理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多年。《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最著名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公元190年发明的算盘一直沿用至今。刘徽运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祖冲之又将圆周率精确到第七位,僧一行创立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王孝通得到求解三次方程的方法。宋元时期关于高次方程组的求解法。这些成果都处于当时的领先地位。
近代数学不仅在天文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中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科学技术:密码与通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建筑、高铁运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绘制数学手抄报,同学们品味到了数学文化独有的魅力,并感受到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数学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学们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骄傲自豪!
在相关的数学课上,同学们通过绘制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平面镶嵌等图形更体验到数学之美。
数学具有简洁美、符号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美在一个困难的问题的简单解答;美在种种图案、建筑、服饰的对称性;美在人们对和谐、有规律的事物的喜爱;美在人们从自然事物中发现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秩序与规律。
数学之美体现于自然、艺术、音乐、建筑、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数学的内容无比丰富,引人入胜,数学很美,谁能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美,谁就能拥有数学的美!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在21世纪人人都要掌握数学,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精彩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学好数学就要先学会思考,就要善于动脑,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数学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思维方法。
数学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捕捉,去开启,去探求,相信数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就一定会得以释放,并成为影响学生热爱数学、全面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教育,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六大治校方略是我们二十二中数学教师的光荣使命。我们将不断探索实践,携手前行!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古老灿烂的数学文化和探究精神一定能够不断传承、发扬和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