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位于新乡市解放大道355号,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河南省文明单位。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全体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工作,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网络新媒体等阵地优势,凝练了以“弘德”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打造了“阳光大课间”、“学校文化长廊”、“诚信书吧”、“绿色校园”等特色亮点,积极探索“互联网+5d”课堂优势,教育教学成绩卓著。成为了社会关注,学生向往、群众赞誉的新乡市基础教育热点名校。
(一)基础设施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占地面积27747.1平方米,建筑面积26397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图书科技楼、塑胶运动场、篮球场和室内球类馆等,现有教职工191人,学生2616名,教学班48个。每个班级均配备交互智能白板和智慧教育平台。教育、教学、管理已初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
(二)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市级优秀专家3人,市级挂牌名师1人,省、市级名师15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4人。
(三)培养成就
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平台,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全面推进“问题辨析式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5D课堂创新实验,教育教学质量屡创新高。
学校提出让“阅读与运动”成为孩子的终身爱好,每天坚持阳光大课间与阅读活动,诚信书吧全天开放,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二、发展优势
(一)“弘德”文化高度认同
以德立校,文化育人。为使“弘德文化”融于心、践于行,学校将学校文化加以物化,精心打造一场(弘德文化广场)、两园(弘德文化园、廉洁文化园)、六大文化长廊(廉洁文化长廊、戏曲文化长廊、牧野文化长廊、科技文化长廊、体育文化长廊、敬贤文化长廊),文化氛围浓厚,充实了师生校园生活内涵。
(二)办学环境日臻完善
教学办公区、健身运动区、休闲静心区相对独立,综合训练馆、标准化硅PU篮球场,环形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齐全,办公、教学初步实现数字化。综合实验科技楼项目2018年内将完成主体建设,2019年年中竣工投入使用。
(三)教师队伍敬业奉献
全体教师秉承“博学立范、慧心琢璞”教风,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和认知水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探索教育的新出路、新方法。以丰厚的学识和涵养去影响教育学生,以获得学生的尊重,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锻炼。
(四)智慧教育扎实推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因顺应时代,从制度制定、机制设计、环境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大胆进行智慧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并且形成了校本5D智慧课堂理论和经验。
(五)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地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河南省师德师风建设示范校、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艺术教育“金烛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师资培训问题。建立教师交流长效机制,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促进发展联盟各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走出去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实践层面的培训者培训,力争师资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政策上倾斜,鼓励教师到农村教育不发达地区支教,建立“走出去请进来”、“奖励鼓励相结合”的教师交流机制,通过交流培训,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2.完善评价考核问题。建立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定期公示课时、工作量、考勤等考核指标。突出制度管理,紧抓思想教育,认真开展校本研修,落实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各学科教师配置,力争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培优挖潜”与落实素质教育问题。深入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综合质量评定,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落实课程标准,严控学生作息时间,采取多种办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同时,治理招生秩序,严厉查处收费办班、补课和私定教辅资料等行为。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实施“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体艺强校、书香润校、环境美校”六大治校方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办学理念
核心理念:弘德
学校精神:同心同德
校训:德行天下
校风:敬贤明智 静心修身
教风:博学立范 慧心琢璞
学风:书香涵慧 慎思明辨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一)办学目标
建设德植心间、继往开来的中原名校。
(二)培养目标
培养志高品正、身心两健的智慧学子。
二、具体目标
(一)管理创新目标
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责任为本 事尽精微。
1.行政管理方面
措施一:校务公开化。以校务公开保障职工利益,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职评、考核、绩效工资发放、岗位聘任、评先评优等均公开文件、过程、结果,接受民主监督;
措施二:管理扁平化。进一步实施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联系年级、班级以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代课制度,把脉一线,掌握动态,实现教育教学高效管理;
措施三:考核科学化。科学设岗、满量上岗、考核量化、师德为先。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以完善考核管理制度促进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助力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
措施四: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文明创建、工会、共青团、妇女、老干部等工作实施“全校一盘棋”思想。以巩固全国文明校园为着力点,各部门协调、联动,分层次、多方位做好志愿服务、道德建设、支教交流、敬老扶贫、文体活动、军民共建等工作。
(二)学校文化目标
挖掘弘德文化内涵,提升师生文化认同,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实现学校高品质内涵发展。
(具体措施见重点项目一:学校文化特色发展)
(三)课程与教育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
建设国家基础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德育活动课程、自主拓展课程实现增效,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2.教育教学目标
落实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乐于思考,善于创新;身心健康,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综合发展。
(具体措施见重点项目二:打造数字化智慧培养体系)
(四)德育建设目标
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弘德文化”融入办学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培养身心两健的合格中学生。德育活动特色鲜明,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德育课程日益完善,班级文化既独具特色,又高度统一。“弘德”思想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具体措施见重点项目三:德育工作内涵提质项目)
(五)教育科研目标
贯彻“特色兴校,科研强校,文化优校”的组合策略,打造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深度改革,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校本研究、课题引领,在特色发展和品牌建设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具体措施见重点项目四:科研兴校内涵发展项目)
(六)办学特色目标
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实施特色兴校、科研强校、文化优校的组合策略,彰显学校特色品牌。
1.创建智慧校园,完善校本5D智慧课堂理论
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基于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学校坚持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制定、机制设计、环境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智慧教育的实践与创新,逐步完善校本5D智慧课堂理论。
2.“三立”教育创新德育形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丰富 “弘德文化”教育品牌
学校文化,无声浸润,弘德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进一步发挥文化如人功能。
4.健全校本课程建设
完善国家基础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微型拓展课程的体系,开展学生实践活动,规范外在行为与内化品质相结合,重在内化品质,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制度管理到文化自觉转变。
5.教学质量与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继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满意度。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家长开放日、家长读书交流会、家长微信群,加强家校沟通联系,征集家长关于教育教学的建言建策,使家长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办人民满意学校。
(七)队伍建设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培养一批思想政治过硬、教学理念先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技艺精湛的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具体措施:按照同心同德,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采取 “四个二”策略,分层培养,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1)搭建两个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异度云、学分银行等网络平台,专项业务培训;
展示交流平台,精品课展示,读书交流;成功做法推广,科研成果出书。
(2)完善两个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保证教师从自研自修到共研共修,形成专业素质和师德水平提升的合力。
(3)打造两个团队:优秀青年教师、专家型教师团队建设,分层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4)成立两个工作室:建立“新秀工程”工作室,破格重用优秀青年教师;建立“名师(名班主任)工程”工作室,优化队伍结构。
(八)设施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环境品味,发挥校园设施的美育功能,让设施强化学校的人文教育功能,使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环境整洁、优美、安全。学生、教师心情舒畅。音、体、美学科器材和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均按省级标准配备,设备齐全。建成学生成长和求学的乐园。
措施一:完成综合实验科技楼建设,使学校建筑布局更加完美。
措施二:综合实验科技楼建成后,加快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按照绿化设计图纸美化校园。
措施三:在新楼里建设一系列的文化长廊,提高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措施四:新楼竣工后,各种功能教室增多。按省级标准,完善体、音、美学科器材,更新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建设省级标准的实验室。建造创客教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措施五: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校园,通过三年努力,基本上实现办公、维修、后勤管理无纸化,达到新乡市一流水平。
第四部分 保障与评价机制
(一)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三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周密部署,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扎实推进。
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规划实施评估监督领导小组,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工会委员与教工代表为成员,负责规划的监督、评估,确保规划落实。
2.制度保障
建立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
3.优化全员聘任制,完善聘任、管理、考核、交流机制。
4.落实岗位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
5.加强学校体育、心理、卫生工作机制的建设,维护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二)监控评价机制
1.建立教育教学过程性、多层次、动态监控机制。
2.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充实完善师德师风、教职工、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体制。
3.建立满足学生差异性发展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评价。建立培优挖潜个人成长档案。分析总结困难、优秀、特长学生成长转变成材方法、途径。
4.建立校园卫生与安全自查机制,定时定期开展校园卫生与安全自查,确保在校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5.完善教代会制度及配套措施。
第五部分 重点工程项目
重点项目一 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为三个区域:弘德文化中心广场,主要体现我校的核心理念文化;围绕中心广场,左右两侧建设弘德文化园,廉洁文化园;建设六大文化长廊:廉洁文化长廊、戏曲文化长廊、牧野文化长廊、体育文化长廊、科技文化长廊、敬贤文化长廊。
三年规划:目前弘德文化中心广场、廉洁文化园已建设完毕,六大长廊中有廉洁、牧野、戏曲、体育文化长廊已完成。科技楼竣工后,弘德文化园、敬贤文化长廊、科技文化长廊将在2019年完成。
措施一:全员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增加文化认同。
措施二:学校文化物化,解说学校文化。师生参与,组建学校文化解说团队,加深对学校文化理解,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措施三:手绘校园美景。开展“美丽的校园我的家”手绘活动。在每届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校园”绘画活动,让学生学习观察学校文化,记录下校园生活美的瞬间。
措施四:书香校园。在扩建阅览室、丰富图书馆藏书基础上,2021年前安装电子书报阅览屏,扩大并完善“诚信书吧”规模和管理,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创设优良的阅读条件,满足师生多样阅读需求。
重点项目二 数字化智慧培养体系
措施一:完善5D课堂理论,提高课堂效率,形成独特的课堂文化。
制定《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智慧校园三年发展规划》,具体目标为:一是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技艺精湛的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二是建设支撑学校创新、绿色、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个性化的泛在学习环境;三是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方式,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深层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
措施二:推进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推动初中绿色学业指标评价基础上。
第一阶段(2018——2019)利用智学网教学评价系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检测学习效果。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任课教师从质疑、参与、合作等方面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有记录的评价。考试质量分析。学业成绩进步状况,个人反思有针对,改进措施有效果。第二阶段(2019——2020)大数据化,奖励与诚信评价体系,记录成长足迹。第三阶段(2020——2021)全面铺开,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涵盖校园生活。
措施三:积极应对中考改革,自主选课,探索课程改革新变化。
重点项目三 德育工作内涵提质项目
措施一:丰富教育内容
1.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定,着重落实好德育工作“七个一”;
2.加强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继续完善阳光大课间、经典诵读、学生社团等特色德育活动。
措施二:拓宽育人途径
1.全员参与育人。在未来三年内,学校每位教师都应强化育人意识,自觉地承担起育人责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2.学科渗透育人。引导广大教师充分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班级活动育人。充分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能力,以开展“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的创建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班集体建设的内在规律,使学校优秀班集体面不断扩大。
4.实践活动育人。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组织公益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活动内容,丰富生活体验,开拓视野,增进理解,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5.环境熏陶育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布置合适的目标。班级文化完善,学校做好绿化、净化、美化、文化、平安等工作;
6.家校结合共育人。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或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措施三:创新工作机制
1.德育科研机制。建立健全德育研究机构,将德育教研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定期交流经验。开展学校德育课题研究。
2.德育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德育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机制。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德育激励机制。把德育工作与教师的行政奖惩、职务晋级、职称评聘等挂钩,与学生的先进评比、素质评定等结合,建立一套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总之,通过采取切合我校实际、科学、有效的德育措施,使学生尊师、守纪、诚实、勤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重点项目四:科研兴校内涵发展项目
措施一:构建学校科研工作网络、完善以核心课题为抓手的科研体系。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包保课题研究组制度;建立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中期检查与成果鉴定制度。
措施二:个体研究与团队合作并举,成立科研团队。形成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为骨干的科研团队,突破课题研究组仅局限于本学科内成员的局面;开办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培养开拓型科研骨干队伍;建立科研团队工作序列化、常规化的机制和科研团队研课制度,促进科研团队对一线教师教学的指导。
措施三:研究创新与成果转化并举,用研究成果促学校优质化发展。印制科研成果集、举办科研讲座、建设学科资源库、编写校本教材,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措施四:筹备创建创客教室、数学创新教室、机器人等特色课程,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2018年3月